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 > 正文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来源:健识局,作者:曾嘉艺 

  床位不够、缺少医护人员、没有呼吸机……2022年末,疫情高峰让全国医疗系统都感受到了压力。

  尽管过去两年里,不论是省市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的“千县工程”,还是加快完成综合ICU监护单元建设和升级改造、推动分级诊疗等措施,都直指医院改造升级。但疫情真正来袭的时候才会发现,任何准备都不多余。

  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全国一轮医院大升级,今年必然也会成为医院建设大年。尤其是2022年9月,“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更是为如火如荼的医院改造添了一把柴。

  在1.7万亿的专项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计划中,公立和非公立医院留了2000亿的额度,主要用于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的配置。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宣布贴息政策,这些贷款三年内可以获得财政补贴。

  GE医疗告诉健识局:贴息贷款政策将大幅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设备迭代和更新,特别对于诸多县域医院而言,推动中高端设备更快、更好地下沉到县域和基层,给基层患者带来更好地就诊体验与就诊效率,这对深化医疗服务卫生体系改革成果,实现分级诊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床位缺百万张将带动多少医疗投资?

  后疫情时代,公立医院毫无疑问将强化核心地位。

  从2015年开始,民营医院的数量开始超过公立医院,2020年时民营医院达到公立医院的1.98倍。但在疫情发生后,ICU、传染专科、发热门诊等,以及呼吸机、ECOM等大型医疗设备,几乎都是公立医院在支撑。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2023年的医疗建设规划,部分省市已经披露,部分医院已经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覆盖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单个项目预计金额最高达到80亿元,预计最高床位数为4000张,对应的市场容量为9200亿元。

  此前国家卫健委明确合理调整公立医院的床位配置标准,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在医院建设中,重点建设项目是增加治疗规模,包括ICU床位。根据国联证券研报,距离2023年定下的医疗卫生床位数等千人指标有131.6-145.6万张的空缺,执业医师数则有42万空缺。

  一张ICU床位多少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发春的采访文章中披露:每个床单元的平均投入约100万,主要投入差距或在于选配设备,如果要配ECMO,那成本会大幅增加,如果是防止交叉感染的三区两通道的病区,成本还要高。

  根据《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分床位和ICU单元测算,必配设备增量空间约300亿。其中呼吸机+监护仪超150亿,缺口均约8万台。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针对2022年下半年这一波医疗新基建政策,迈瑞医疗10月在投资者问答上谈到:资金方面,除了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创新高的医疗专项债和医院自有资金以外,“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打破高端垄断任重道远

  除了病房病床的增加,医疗器械厂商也会有大的市场机遇。

  大型医疗设备大致可分为诊断设备与治疗设备。12月的疫情后期,CT检查需求量大增,甚至带动不少体检机构业务大增。未来医院的大规模建设,彩超、核磁(MRI)、CT、数字X光(DR)、内窥镜等是必然会增配的项目。

  近几年国产医疗器械龙头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逐渐在中高端市场有了突破,这其中除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外,也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

  2022年9月,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卢氏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根据公告内容,卢氏县人民医院预算3970万元,采购3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包含1台核磁共振3.0T、1台超高端螺旋CT、1台DR(摄影X线系统),且明确:本采购项目,拒绝进口产品。

  以往,在华生产的外资品牌医疗设备不算进口产品。但如今,医院采购真正的“国货”越来越多了。在2022年5月江苏省公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影像类)公开招标中标公告》中,总预算达1亿元的257台影像设备,均由东软、联影、理邦、迈瑞、飞依诺等国产品牌中标。

  “国货替代”会有一个过程。医疗器械三巨头GPS(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仍占据着我国医疗设备领域的主要市场。尤其是在手术机器人、高能放疗设备、内窥镜、高端彩超、三维电生理标测设备等细分领域国产化率不足30%。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国内企业尚未完全解决医疗设备高端市场的“卡脖子”问题。从联影医疗的招股书中我们能够发现,公司的核心零部件如生产CT产品用的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生产XR产品用的叉射线管等均已外购为主。

  今年的医疗设备采购份额中,国货必然会占据一定的份额。不过,大三甲会考虑到参数配置等因素,还是会主要考虑进口品牌的“本土化”产品。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不容忽视的短板

  医院的建设除了需要设备、资金的支持,缺医生缺护士的现状也不容忽视。

  按千人医生/护士数衡量,我国缺医生更缺护士,定点医院重症病区要求医护比1:3,床护比 1:6,远高于日常ICU标准配比(每床 2.5 个护士,0.8 个医生);加建8万张ICU床位,数量上意味着护士缺口扩大48万;质量上ICU对护士素质要求更高——根据《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超7成护士为初级职称,相当部分或不能胜任。

2023医院升级大年,后疫情时代超2000亿资金涌入

  48万护士缺口,什么概念?

  2021年底全国护士总数为501.8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到2025年要达到550万,2022~2025年全国护士规划增量不足50万,即便全部胜任并投入ICU,仅刚好弥补缺口。

  尤其是在基层领域,优质医疗人才资源的匮乏也严重制约着基层医疗的发展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并对患者的后续诊疗造成极大影响。

  在GE医疗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尖端设备进驻,因为缺乏会使用的人才,“使用难”也一直是不可避免的一大困境。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